星期日, 12 5 月, 2024
陶瓷家藏

潮汕壶品-水平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壶名:汕头水平壶
作者:章永江
泥料:红泥外淋浆
年代:估约70年代
出水:独孔
容量:约100 C.C.
底款:安顺得记

汕头壶,指的是中国广东省潮州、汕头一带的壶品,发源地是潮州枫溪,传统以小品壶为主,属南壶系统。汕头壶与宜兴紫砂不同的是,汕头壶主要是透过手拉坯的方式成形,原矿含氧化铁量高,土黄色,烧制后为红色,保温性好,毛坯制作成形后,外部再涂上朱泥浆入窑烧制以达美观。传统潮汕壶的特色为壶小、体薄、壶内壁有明显手拉坯痕。

「安顺」号为章大得创立于清代末期,作坊设枫溪西塘。而「安顺得记」则应为其款式。据资料所悉,章大得后传两子为主要支系,乃章贞坤「老安顺」系统,与章贞平「安顺得记」系统。
现安顺得记系统为安顺章氏第四代的章金财(1972年生),其父为章永江。而「老安顺」则是章氏第四代章赞文(1965年生)、章壮雄(1971年生)。两家据悉并无往来,但均源于清末章大得的「安顺」系统。

注:以上资料来自「陈香白、陈再粦《功夫茶与潮州朱泥壶》」。

目前网路上关于潮汕壶的资料并不是很多,也较无系统,比起宜兴紫砂算是蛮弱势的一个族群,只知早期与紫砂是能分庭抗礼的,尤其在岩茶系统的周边使用上,更是功夫茶具的代表之一。至于后来为何势微?应该跟成形工艺、美术工艺、人文艺术、发展趋向以及行销操作有关。

潮汕壶,以手拉坯成形,型体以圆型为主;而宜兴紫砂则以泥片成形,形态方圆多变;再则潮汕壶以日常使用为发展导向,宜兴紫砂则是在人文及美术工艺的发展上有所进展,于此,两边的发展道路便已经有所不同,加上80年代港商的行销操作,宜兴紫砂发展顺势而上也是必然的。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壶内的手拉坯痕迹以及单孔出水。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盖内作工气氛,盖子也是手拉的,还渗入外淋的红泥浆。早期气孔是钻的挺大洞的。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壶底的圈足以及落款「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最后来一张不同角度的近照。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接着附上刚入手时的照片,壶体表面上还残留着白蜡。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汕头壶-安顺得记

 

这把壶还是保留了传统汕头壶的工法,在80年代之后,因为宜兴紫砂的兴盛与台商的介入,潮汕地区汕头壶的作法与精细度也开始受到宜兴紫砂的影响,这些从出水孔、气孔、壶型、作工都可以看的出来,壶友们可以参考看看。

以上是茶说第一次入手的汕头壶,请壶友们欣赏。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这个网站采用 Akismet 服务减少垃圾留言。进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处理网站访客的留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