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 5 月, 2024
茶与壶の物语

关于茶的保存与赏味期限

关于茶的保存与赏味期限
关于茶的保存与赏味期限

记得几年之前,有一次品尝到一款带花果香的好茶,很是喜欢,于是舍不得马上喝完,一星期喝他个一回便罢。岂知不到二、三个月,发现原本的花香已渐淡去,已不复原本的样子,再怎么换方式泡也是一样,几度思考与查询资料之后,原来,是最佳赏味保鲜期的问题。


又记得几年之前,泡了买回来刚焙完火不久的重焙火茶,兴冲冲的喝下第一口,「哇赛!这啥?」那股浓厚的火味与燥感似乎已掩去该有的茶味;岂料三个月过后,被放生在角落的重焙火茶,有天想起了它的存在,再泡它一回,「哇赛!这啥?」那股温存带有点果香的味道,这是之前喝过的茶吗?原来,是最佳赏味期的问题。

茶叶在制作的过程中,发酵、杀青、烘干、焙火…等,茶师依据需求进行制作不同的茶品,每个步骤都紧系著该茶品的最佳赏味期。

一般广义来说,乌龙茶分为青茶与熟茶。发酵越轻的为青,发酵越重的为熟;焙火越轻的为青,焙火越重的为熟。

以青茶来说,为保存其香气,发酵度较轻,焙火不重,但同时这代表着茶叶本身的含水量比较高,容易氧化变质,不易保存,因此在包装上会以真空包装加脱氧剂,减缓茶叶本身氧化的情况,但不代表完全不会变化。茶叶本身在制茶师认定完工的那一刻,即是认定该茶这一刻达到心中理想的状态,进而进行包装。几星期转运到消费者手中,开封后,尚是那个理想的状态,但从开封起,氧化的变化就已经开始快速进行,若不在短时间内饮用完毕,几个月后,你手中的这包茶,肯定不会再是刚开封时的那个味道,至于当下转变的味道是好是坏,是喜欢是失望又是另一回事了。

再以熟茶来说,为表现其茶质与茶韵,透过中度以上的发酵,来将香气转换为果蜜韵香;透过焙火来去除茶叶中的含水量,达到干燥的程度,不易氧化,易于保存,但在存在氧气的情况下,就算是真空包装,不代表完全不会变化。
焙火后的茶叶,会带着火气与燥感,当下不易品尝出其绝佳风味,因此发酵度与焙火度越高的茶叶,越是依靠制茶师的经验与功力。中、重度焙火的茶,是不适合即饮的,必需开封等候几个月,待火味与燥感退去后,才是它真正的面目。

因此,广义来说,青茶是适合即时趁鲜的茶品,熟茶是适合保存收藏的茶品。但并非青茶就不适合收藏,只是在收藏前,必需要有好的体质,重点在于含水量;换个方式说,「烘」与「焙」是不一样的方式,「烘」是烘干,快速将表面干燥;「焙」是慢速干燥,从骨子里把水份抽离。快速烘干虽然茶叶本身表面乾乾的,但实际上里头还是含水的,长期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要进行收藏的茶叶,如何透过「焙」的方式,取得好的干燥度就很重要了。

至于如何分办干燥度与是否含水量高,适不适合收藏?个人是有一个方式,就是「放凉」。
常常有茶行老板请人试茶,泡完茶后跟你说「这茶趁热喝才香!」

为何要趁热喝?
第一、因为茶汤热时香气易显,香气扑鼻。
第二、热茶汤会弱化且麻痹你舌头的味觉。

如此,你只会闻其香而难觉其味,点头称赞「好香!好茶!」。
你可以试着将茶汤放凉之后,再进行饮用,此时虽然香气不显,但茶叶本身的质、醇、韵都会完整显现出来,如果茶叶本身干燥度不够,含水量高,你喝起来就会有一层水水的感觉。

最后,茶的品饮与收藏,并不是仅限于此,每个人的喜好有所不同,喜欢尝鲜的,就留意茶叶本身的最佳品饮期,才能喝到你想要的那个最好的味道;喜欢收藏观察其变化的,就要留意茶叶本身的干燥度,小心别变质,必竟茶叶本身转化的如何,应该只有天知道。

以上是个人的心得,供参。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这个网站采用 Akismet 服务减少垃圾留言。进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处理网站访客的留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