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 5 月, 2024
茶与壶の物语

关于荆溪姓制之说明

荆溪姓制
荆溪姓制

1980年代,在宜兴一厂的紫砂壶年纪中,是一个相当飞黄腾达的年代。港商的加入,正为宜兴紫砂注入了多元化的要素,壶式一新,工艺跃进。其中,出现在80初至80中左右的「荆溪姓制」底款,更是有着众说云云不同一般的描述。
荆溪姓制底款最常见的说法是:「荆溪姓制是车间带班的领导师父使用,因此荆溪姓制的壶都比较精致。」但真的是这样吗?荆溪姓制的紫砂壶,在80年代初期的厂壶中,真的就比较神?

在此先说明,本文讨论范围不包含标准水平壶、线漂(芭乐)等五行水平类的壶款,本文讨论以花货为主,因为80初之后,一厂生产主力均以花货为主。

让我们整理一下,一些听到或收集到关于80年代初期章款的使用资料,或许就有些眉目…

一、70年代末期,文化大革命之后,紫砂壶拼出口赚外汇,底款多用「中国宜兴」四字章。
二、80年代初期,台湾地区疯紫砂壶,但底款「中国宜兴」四字被警备总部视为「资匪」,因此从香港进口时多把底款磨掉或以漆胶涂掉。
三、80年代初期,港商进入紫砂一厂,但为能顺利让紫砂壶进入台湾,底款多数不再使用四字章,改为荆溪六字章(乱六字)与荆溪姓制章、刻纪年款等。

当年的紫砂泥料,是以甲子泥(黑星土)为主,红泥缺乏,因此有内紫外红与年糕土的出现,但用章习惯是相同的。
我们再检视一下在80初至80中我们所见过甲子泥的底款组合:

 

1、「中国宜兴」底款+人名铅印章或木头章盖款。 1976~1979年(沿袭文革壶之落款习惯)
        ps、亦有「中国宜兴」小四方章惯见于1980~1981年,但所见皆非蜂球。
2、「宜兴紫砂」底款+人名铅印章或木头章盖款。 1978~1980年(大部分搭配铅印盖款)
3、「人名双边章」单底款。 1976~79年 (大壶居多,80年代后则为老技师继续沿用,新入厂徒工已不用此章)
4、「人名石头章」单底款。 1979~85年 (少数用落款方式,以名家壶居多)
5、「孟臣」小章款。1979~81年 (为中国宜兴款与荆溪姓氏款的过渡章,以小品壶为主)
6、「宜兴茗壶」小底款1979~81年 (把、或盖落作者小章)
7、「无章款壶」全器无款1979~1981 (此批壶应为研究室少量生产之纯手工作品)
8、「荆溪姓款」底款+铅印名款1980~82年 (82年后铅印盖少见,或已不是黑星砂)
9、「荆溪姓款」单底款1980~85年(为最常见之风格)
10 「荆溪姓款」底款+刻诗句或款边刻年份款为1982~84年风格 (荆溪+刻诗句或年份皆为佳品)
11 「双鱼艺瓷」底款,或把款「双鱼」1982~84年 (亦有「博雅」款皆为港商委托一厂订制壶)
12 「诗句+把或盖」双款 1982~84年(底刻诗句大多为罗贵祥教授订制)
13 「人名章款」+刻诗句 1982~84年(底刻诗句大多为罗贵祥教授订制)
14 「人名章款」+把款 1983~85年
15 「荆溪姓款」+把款 1983~85年
16 「荆溪姓款」+盖款 1983~85年
17 「荆溪姓款」+把、盖款 1985年后~
18 「人名石头大章」+把、盖款1985年后~

<以上是引用聚水堂攸哉先生于甲子泥一文中的统计整理资料>
原文:http://forum.potsar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344&extra=page%3D1

由此可知,80初至80中厂壶的用章习惯为:

「人名章」:多为老技师与名家壶用章。
「孟臣」:多为小品壶用章。(例82小品)
「双鱼艺瓷」:港商订制壶。
「诗句款」:多为罗教授订制。

以上章款多为精品壶、小品与名家壶。

「中国宜兴」
「宜兴紫砂」
「宜兴茗壶」
「阳羡紫砂」

以上四款多为70末80初用章。

反观「荆溪姓制」章,是当年使用最广泛的章款,亦是当年特定风气下所改用的章款,并非特定人士才能使用。
潘持平老师也曾说过,当时的荆溪姓制印款使用,并无特定规律或某班就用哪个姓式,而是随便发放的,也就是你拿到哪个姓制,就是哪个姓制的印章。

因此关于「荆溪姓制」:

一、为80年代初期至80中一厂广泛使用的章款,具时代性。
二、比起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厂壶,80初至80中的厂壶工艺普遍比较精致,因此有荆溪姓制是带班师父做的,较一般厂壶为精美的错觉,正确来说,应该是80中之前的厂壶,多数较80中之后的精美,但荆溪姓制的紫砂壶仍只是当时的商品壶,并非把把精品。
四、所有的「荆溪姓制」印章,均为紫砂印,并无牛角印或塑胶印。

经过以上说明,荆溪姓制的章款,便没有那么不可近人,那也只是当年紫砂一厂为因应特殊风气下所使用的用章习惯而已,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时80年代初中的紫砂壶,比起之后的厂壶得确是迷人的多,荆溪姓制适风顺流,正好随壶而贵尔。

 

《后叙》

既然讲到荆溪姓制的章款,那为何只到80中而已呢?

在中国共产的体制之下,是严禁个人主义的,因此在80中改革开放之前,是很严谨的。尤其是在80年代之前,在紫砂厂中更是众人平等,没有什么高级工艺师、工艺师、技术员这种阶级之分,那时的氛围,是连同王寅春等老技师都要下来做商品壶拼外汇的,所用的底款也是中国宜兴四字章,50~60年代则是荆溪六字章。

80初在港商进入紫砂一厂后,由于港商订制与针对紫砂壶进行分级销售,才开始有工艺师与技师等级之分,这时底款也才有少部份为工艺师的姓名章款,但多为精美壶品与名家壶为主,其它商品壶等用章,就如本文所述。

80中之后,中国改革开放,陶手们除了开始有自已的工作室,也开始正视自我价值的提升,因此石头姓名大章,就开始出现在这个时间,当然荆溪姓制的章款,陶手们就不再使用,更多新血加入,这时的紫砂壶产量也开始进入高峰。

6 thoughts on “关于荆溪姓制之说明

  • 我有一把“荆溪吕制”的绞泥紫砂壶(一粒珠),料,形、工堪称一流。我查阅资料80年代开创做绞泥紫砂壶的是吕尧臣大师。请问这把壶的“荆溪吕制”和吕尧臣大师有没有关系

    Reply
    • 您好!荆溪姓制的章款是随机的,只有一定小机率跟陶手同姓,因此荆溪吕制不一定跟吕尧臣大师有关。

      Reply
  • Richared

    您好请教 盆景用的盆钵、落款「荆溪制陶」也一样大概落在80年代制造吗?

    Reply
  • 周游

    您好!有一把荆溪欣制的四方紫砂壶,容量500毫升,泥料是黑星土,想请教下是否是厂壶?

    Reply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这个网站采用 Akismet 服务减少垃圾留言。进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处理网站访客的留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