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9 5 月, 2024

紫砂陶艺传授的科班格律

紫砂陶艺传授的科班格律

正文来自于 徐秀棠《中国紫砂》

紫砂陶艺作为民间手工艺的一种,在技艺的传授上,和其他门类的工艺一样,是师徒传承,手把手、面对面的古老教习方法。这种方法,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学徒期限一般为三年,长则五年、六年,拜师时有一定的仪式,学徒要下跪,拜师的签订合约有中间介绍人担保,学徒期间师傅供饭不付工资。在这期间师父的风格、工艺习惯、技艺水准都会一一影响弟子的技艺,乃至思想、道德品行。即便是日后成才的工艺大家,在其风格形成的过程中,都能觅他早年的艺术痕迹和行为特征。因此,当我们欣赏、识别紫砂工艺品,特别是鉴识古器时,了解一下制作者的“出身”和技艺形成背景,应该是必要的。

一、历史上的师徒从承情况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紫砂艺人,当推供春。供春是吴颐山的家童,他从艺之初,是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时,“窃仿老僧 心匠”,走上创作之路的。他的老师当是“久而逸其名”的金沙寺僧。
时大彬是明代划时代的巨匠,他的徒弟众多:
李仲芳,为时大彬第一高足,世传时大彬壶,亦有仲芳之作而署大彬款的。
徐友泉,多士衡,从时大彬学艺,“因学为壶,变化其式…毕智穷工,怡人心目”。
欧正春,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研。
邵文金,仿时大彬的汉方壶,绝妙。
以上四人并为大彬弟子。
陈光甫,被时大彬视为入室弟子。
沈君用,名士良,早夭,大彬再传弟子,“壶式上接欧正春一派”。
其后因缺文字计记述,难做推断。
清代名手黄玉麟师从上袁邵湘甫。
程寿珍学艺于邵友廷。

二、民国时期的陶业工厂及师承情况

农业经济社会,手工业的师授徒承,是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制,远不是今日的学校培训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师带徒办法也有所改进。1931年(民国二十年)“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成立,内设“陶工科”,次年改为“窑业科”。1933年,窑业科与宜兴职业学校脱离,单独建校,称“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简称“省宜陶”,招收高小文化以上的学生,校址在今蜀山北厂,并借用陶器工厂为学校的实习工厂。首任校长为日本东京帝国工业大学毕业的王世杰。吴云根、朱可心等人曾受聘担任教师兼试验工厂技师,从此改变了一师一徒的传授方法,而是多师多徒的群体授课。
成立于1912年前后的“利用陶业公司”于1921年成立“陶工传习所”,招收20名紫砂艺徒,老师由俞国良、邵云儒担任。其教学方式十分严格,经验举行考工比赛,促进学业。
冯桂林是20名艺徒中的杰出者,还有储良、陈汉西等。
汪宝根、吴云根、朱可心的师傅是汪森义。
裴石民拜姐夫江左臣为师。
王寅春的师父是金阿寿。
顾景舟师从祖母邵式(邵大亨后人)。

三、1949年以后的紫砂陶业师承情况

1954年蜀山工厂紫砂生产组成立,将流散在各地的紫砂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其中有陶刻艺人
任淦庭,制坯艺人朱可心、顾景舟、王寅春、裴石民、吴云根、蒋蓉59人。
除以上七名艺人外,制坯的还有:
施福生、沈小鹿、范正根、吴纯耿、范福奎、唐桂生、唐凤芝、唐宽裕、叶金山、范祖德、徐祖纯、邵赛宝(女)、邵陆大、王玉仙(女)、朱小华、王熙臣、吴祥大、张苟凤(女)。
瓶盆组的有:
钱盘根、徐盘大、李荣富、陈福渊、陶福生、钱应生、萧坤生。
陶刻组的有:
诸葛勋、谈尧坤、范泽林、陈经耕、陈少亭、朱邦基、邵洪坤、邵洪明、邵顺奎、白应生、范福筹、陈五大、蒋永西。
窑务工人:周祖根、邵顺荣等。

1955年1月,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厂成立,10月在陶业社里招收第一批艺徒,正式成立“宜兴紫砂工艺学习班”,人分四班,由朱可心、顾景舟、王寅春、吴云根担任辅导员,宜兴县政府专门研究派来美术老师吴汝连及政治教师;1956年11月又招收了第二批艺徒,分二个班,由王寅春、吴云根分别担任辅导员,原来学徒并给朱可心、顾景舟。两批共61名学员。
老艺人专门从事带徒而不从事生产。徒工三年学徒期间没有生产压力,有名艺人传授技艺的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生活条件看,还经常评比、讲课、参观,使这批原本有较高文化水准和一定艺术素养的艺徒迅速成长,技艺进步较快。这情况是院校培养及过去民间传统带徒方式所不及的。

1955年10月
辅导老师朱可心收徒:潘春芳、鲍新元、许承权、高丽君、史志鹏、李芹仙、李碧芳、曹婉芬、吴庆安。
辅导老师顾景舟收徒:李昌鸿、高海庚、沈巨华、史济华、王亚杰、朱凤英、高永君、王洪君、鲍秀云。期间有徐汉棠、鲍国勋,二人不在工艺班内。
辅导老师王寅春收徒:许承权、王小龙、李天行、李元如,1956年转为朱可心学徒。
辅导老师吴云根收徒:高永津、史济华、许旋、朱凤英,1956年转为顾景舟学徒。

1956年11月
辅导老师王寅春收徒:高洪英、陈小庚、鲍月兔、单淑芳、朱乃强、蒋淦勤、杨马大、高逢春、孙洪源、谢乐仙、李英、周慧敏。
辅导老师吴云根收徒:史玉琴、何挺初、徐慈媛、范洪泉、王月仙、吴欣南、汪寅仙、
葛岳彬、吉德宝、方立品、李有仙、范盘冲、陈秀云、葛明仙。

1955年10月
辅导老师郁洪康收徒:徐茂棠、鲍启君。1956年又收徒:范岳林、陈宝洪。
辅导老师任淦庭:1954年8月收徒徐秀棠,带人合作社入工艺学习班。

1955年5月收徒咸仲英,8月收徒冯希雅。

1956年10月收徒邵新和、王品荣、张赦棠、朱荣娟。

1958年5月收徒鲍仲梅、谭全海、毛国强、任小松,以后又收徒鲍志强、沈汉生。

1958年“大跃进”开始,紫砂工艺厂先后招收近千名艺徒。这时1955年学徒的刚满师,为了大量培养紫砂制作工艺,弥补师资不足,厂领导就从已经满师或即将满师的人中,选用比较有能力的人充当小辅导,两人带一个班组,每个班组10-15人,这些班组都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名称。跃进班由李碧芳、徐成权带,红旗班由鲍新元、王亚杰带,永胜班由汪寅仙、高永君带,艺泉班由高海庚、李昌洪带,等等。

1958年至1959年进厂的大批学员中,涌现了一些成绩突出、日后佳作迭出,成为获有工艺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才,如吕尧臣、何道洪、周桂珍、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沈汉生、潘持平、周尊严等。
何道洪1958年进厂先岁沈巨华学艺,后转师王寅春。
吕尧臣1958年随吴云根学艺。
周桂珍、张红华、顾绍培从紫砂中学(工厂办职校)出来后分别随王寅春、陈福渊学艺。
潘持平、周尊严师从陈福渊。
谢曼伦于1959年师从朱可心。
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日后被评为技师的有:
乐泉生、张红芬、吴亮屏、蒋顺英、谈碧云、李洪新、周坤生、王亚琴、陈凤妹、冯希雅、邵丽华、李兆濂等。
“大跃进”期间,紫砂工艺厂曾分出一部分技术力量在宜兴县领导支持下,在宜兴西氿附近办了一家宜兴西氿紫砂厂,具体由范正根制坯,廖文井陶刻,陈宝洪釉炉,后因领导工作浮夸不实而歇息,据大部分技工仍回紫砂工艺厂。

1973年上半年工艺厂恢复扩大研究室力量,增加了一批优秀学徒,分别由老师傅带领。如:顾景舟带吴群祥,徐汉棠带徐维明,汪寅仙带江建祥,沈巨华带葛陶中、李慧芳,吕尧臣带刘建平,徐秀棠带赵洪生、李正华、赵盘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