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3 5 月, 2024
紫砂一厂商品

宜兴紫砂一厂-圆珠壶-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壶名:圆珠壶/大辂椎轮
作者:高振宇 或 徐徐
泥料:拼紫泥/甲子泥/黑星砂
年代:80年代初中期
出水:独孔
容量:约180 C.C.
制作:全手工
底款:无
把款:无
盖款:无

圆珠壶是属古壶型制,也是传统陶手常用于临摹的壶型之一,是相当适合练就功夫底子的壶型;八○年代后又多一个「大辂椎轮」的别名,起源于「大辂椎轮」的章款。

「大辂椎轮」(ㄉㄚˋ ㄌㄨˋ ㄓㄨㄟ ㄌㄨㄣˊ):大辂,古代大车;椎轮,无辐原始车轮。华美的大车是从无辐车轮的原始车开始的。比喻事物的进化,是从简到繁,从粗到精。
高振宇与其夫人徐徐均师从顾景舟,而顾老是出了名的严师,因而高振宇学徒时期的底款印为「严师日课」;而夫人徐徐学徒期间使用「大辂椎轮」。因常见「大辂椎轮」此特殊壶款落于此圆珠壶型,因此后人有以此名来称此壶型。

此壶无款,而当时制作此壶的作者有高振宇以及徐徐夫妇两人(均于1982年师从顾景舟),但不知此壶为何者所制,需进一步比对工法方知。

高振宇,生于1964年的江苏宜兴,紫砂一厂知名工艺师高海庚(父)与周桂珍(母)之子。1982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接受严格而正统的紫砂技艺。1991年考入日本东京都武藏野美术大学进修,并遍访日本各地名家名窑并学习。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毕业,返国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并创建中国艺术研究所陶瓷艺术创作研究室,是进代论代传、师承、学识、道统、工艺与创作,均属上乘的紫砂工艺中青代大家。

徐徐,生于1963年的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之女,高振宇之夫人。1982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接受严格而正统的紫砂技艺。1991年随夫赴日本学习陶瓷,曾和丈夫高振宇在著名陶艺家高桥纮教授处学习,广泛考察日本名地区产区。1993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

后注:经资深前辈说明,此无款圆珠壶若落款的话,可能应该会是高振宇老师的「严师日课」。

后注二:资深壶友转述,先前曾访问过高振宇老师,高老师明确表示,在顾老授业期间,他所使用的章款是「严师日课」,而其夫人徐徐所使用的是「大辂椎轮」,所以大辂椎轮章款之壶品应视为徐徐的作品。

甲子泥,又名黑星土、黑星砂,是宜兴一厂七零末至八零中期的官厂用土(约1976~1985),属拼配泥的一种,也是宜兴紫砂一厂拼配泥之始。因泥胎布有黄色及黑色砂点而闻名,泥料配制批次多,色泽、泥质多少有所不同,并非只出现于甲子年。被台湾壶友称为甲子泥,应主要为台湾常见于甲子年(1984年)。

由于七零年代一厂泥料使用量大,尤其是原矿的清水泥(紫砂纯泥),但被认为泥料的质感不够沉稳,变化少,且为了改善当时泥料的特性,便于快速且大量的制壶,因此开始研究以拼配泥的方式来制壶,也就产生了后来的黑星土(甲子泥),一开始在七零末试用,一开始藏家的反应并不好,像发霉的黑点,但想不到后来在八零年代中期之后,因其泥料的质感,与泡养后的变化均让人相当满意,色泽沉稳而饱满,泡养后Q透温润,反而大受欢迎。

此泥大约主要于1976年至1985年间,大量使用于商品壶,包含了当时名家壶的用料,而1982至1985年之间正好是厂壶大跃进的精华时代,正逢其盛的甲子泥,让当代的紫砂壶更具有其明显的特征与媚力。一直到了1986年之后,可能甲子泥已经配不出原来的样子,或配制方式有变,便改使用所谓的拼紫泥了(其实甲子泥在一厂中,也是称之为拼紫泥)。因此,甲子泥在宜兴一厂的用泥历史之中,是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特色的,因同属于拼紫泥,在白标期多少还是能见到紫泥料中带有些微黑砂的特色。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泥料近照,同时也可以清楚看见壶沿上的工法。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盖内工法。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壶内接底工法。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圈足工法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壶底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圆珠壶(大辂椎轮)-无款

 

这把是茶说从老藏家那取得,一眼就看上,只是没想到拿起来看屁屁却是无款作品。有款求其真,无款求其善,这把我喜欢!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这个网站采用 Akismet 服务减少垃圾留言。进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处理网站访客的留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