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 5 月, 2024
紫砂他项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壶名:双色高梅壶
作者:紫砂陶业公会陶手
泥料:清水泥 / 本山绿泥 / 民国绿泥
年代:民国初期(约1934~1946)
制作:全手工
出水:网孔
容量:约600 C.C.
底款:宜兴紫砂

双色高梅壶,底款双边阳文「宜兴紫砂」底款,据查应为民国初期紫砂陶业公会后期所制造的壶品。该公会成立于民国四年(1915年),原名「紫砂业公所」,于民国二十三年改名为「紫砂陶业公会」,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解散,由汤渡缸坛生产合作社替代。

民国绿泥,出现于民国初期年间的特色调配泥料,又称为「民国绿」。
传统宜兴紫砂原矿中,主要为「红泥」、「紫泥」、「本山绿泥」(烧制成色为鹅黄色),并没有真正的绿泥。在民国之后,将进口的氧化钴以特定少量比例加入纯正干净的本山绿泥调配而成,即可烧成绿色的紫砂壶。
当年的绿泥,是一种非常上等且稀有的泥料,因为本质泥为紫砂矿中较为精稀的本山绿泥,加上进口的氧化钴矿料价格昂贵,因此当年的绿泥多做为化妆土之用,也就是在原本制好的紫砂壶表面,直接刷上一层民国绿泥,即变成内紫外绿的双色壶品。但也有少数特殊的壶品是全壶使用民国绿泥。
而紫砂一厂成立后,仍然也是有使用氧化钴来配置绿泥,但调配的比例等,已与民国时期不同,因此在发色与表现上也有所不同。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国绿泥的特色,并不如现代绿色均匀的发色,而是外表圆滑,近看泥料如豆沙般,有颗粒感,并明显带有段泥黄颗粒,其间参杂着钴料的蓝颗粒,相当特别。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壶内工法与出水孔,可以明显检视以及感受到手工气氛明显,壶底黏脂处还有窑裂,幸好只裂表面没穿透。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盖内的工法以及气氛,可以明显看到两个重点。一是盖墙处明显的全手工工法特点,二是窑温已至临界点(微起泡)。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壶底圈足,不同角度与光线,显示不同的发色感,不是很均匀的蓝、绿发色。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紫砂陶业公会早期印款为带回纹边框的阳文或阴文楷书宜兴紫砂,后期为单边或双边,阳文或阴文宜兴紫砂章款。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以下可以看到两处使用痕迹,壶内口沿以及壶底圈足的嗝伤。

其实还有一个特色没拍的很清楚,就是清水泥的花泥现象,当年并无在泥中添加炭酸钡的方式,因此烧制后多少都会带有泥色不均的花泥现象。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最后几张近照。可以留意外壶口沿处那一圈深发色的气氛,应该也是泥料窑烧的一种现象。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民初宜兴紫砂-双色高梅壶

 

能收到这把壶茶说是蛮兴奋的,因为自己除了研究一厂紫砂之外,对于民初厂前并不是很熟悉,尤其是针对传说中的「民国绿」,当时在不确定民国绿的情况下,主要还是靠工法、窑烧以及主体泥料来判断要不要收回来研究,最后才是靠章款来确定大约的生产年代。另外就是紫砂的绿泥,从民国初的民国绿开始,一直到现代,绿泥的使用其实都是很有断代性的,有兴趣可以研究看看。

以上资料供壶友们参考。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这个网站采用 Akismet 服务减少垃圾留言。进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处理网站访客的留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