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 5 月, 2024
茶与壶の物语

宜兴紫砂一厂紫砂壶真仿辨别心得

谈紫砂厂壶真仿辨别
谈紫砂厂壶真仿辨别

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真仿的问题。本文是茶说壶途玩藏紫砂厂壶几年来的心得,也许每个人对于紫砂厂壶的玩藏心得有所不同,但很少人公开论及这个区块,茶说一路走来也是中枪无数,到现今也还在中枪与不断学习,以下仅是针对自己的玩藏心得与方针进行整理,壶友们可以参考。

中国宜兴紫砂一厂,起于1958年,止于1998年。这浩荡的四十年所生产的紫砂壶商品数以百万计,再折算天然、灾害及人为损坏,打个五折也是一笔可观的数字,但人们对于紫砂壶的喜爱,可又岂此这个数字能满足。80年代初期,因港商的加入流通, 紫砂开始火热,虽迫于当时政治氛围,可两岸紫砂经第三地转折仍是私通不断,为了紫砂,中国本地以外的壶友藏家可谓是千方百计,当然,紫砂壶获得不易,需求过于供给,利益所趋之下,「仿制」也成了必有的历程。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开放,更是加乘了厂壶仿制的火焰。
1998年一厂改制至今已逾二十年,一厂仿壶的数量早已超过现存的真品数量,仿制的技术也因科技的进步,资讯的大量流通下越来越到位,但真的永远就是真的,假的永远真不了,再如何仿制,还是一定有漏洞,必竟「时间」、「时代特征」、「核心技艺」与「核心精神」是仿不了的,不仅在紫砂壶的仿制如此,在所有古物的仿制中,只要多方比对,仍有其脉络可寻。

「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收藏紫砂壶,没有人是没中过枪的(收到仿品),若真有,神人也。

收到不开门的仿品并不可耻,而是成长的必要因素,甚至有玩家故意收仿品回来比对研究。是故要能玩,也要能面对事实,虚心求教,吸取经验,才能成长,否则收了满坑满谷的物品,最终到头来也不过是不值一文。

紫砂一厂的紫砂商品生产,在共产主义之下是采集体式的教学、分配、生产与烧制,秉除个人主义,因此没有私人私作,尤其是在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前。因此,一厂所生产的紫砂产品具规范性、统一性与年代性,在实品比对上,千篇一律,不过「土、窑、工、形、款」,偏一不可,只要其中一项有疑,就该小心。

 

紫砂一厂的「土」

一厂的泥料,是采统一炼制与分配,而每一批次的泥料会因产地、比例配制以及陈腐时间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70末至80中的黑星土(甲子泥/黑星砂)、70年代小红泥、80初的年糕土、70末至80中的内紫外红…等,均有其配制的时代因素特征。
以黑星土来说,批次有好几批,每一次批的泥料均不相同,泥色有深有浅、黑星有多有少,但只要识得一厂黑星的成因与特征 ,再与厂外仿制的黑星料比对,应可多少有几分心得,必竟泥料的配比不同。
但并非只靠认泥料,就能断定为一厂壶,必竟一厂用泥至今仍存,这在宜兴丁山也不是秘密,如果现今用一厂的存泥来烧制紫砂壶,只靠认泥,是否过于偏颇。

而且在于早期厂壶的泥料中,也存在不少误区,例如泥料中存在云母。在泥料中看到闪亮的云母,代表是自然泥料,厂壶泥料中会有闪亮的云母。其实在早期的一厂炼泥之中,是很仔细与用心的,炼泥的过程中会将泥料中的铁与云母去除,因此在越早期的厂壶中,是越看不见闪亮的云母(80后多少会看的到一些);同时,由于铁质已去除,因此也很少见到表面黑色的小圆凸点的铁质溶出(很少不代表没有);更别说是「飞釉」,厂壶的烧制都是放在「匣钵」之中,因此飞釉沾黏是不太可能的。

一厂黑星土
一厂黑星土

 

紫砂一厂的「窑」

龙窑—建厂开始到1963年底结束。
倒焰窑—1959年开始到1973年底。
煤炭烧成的隧道窑—1974年1月1日开始到1977年。
重油烧成的隧道窑—1977年开始到紫砂厂国营历史结束。(2002年因环保问题拆除)

我们常见的一厂商品壶,主要是70末之后,因此均属于重油窑的时期,由于窑烧气氛与现今所使用的瓦斯窑与电窑大不相同, 未泡养前较有温润、微油润的气氛,不会有过于光亮的情况,而现代的电窑的烧成泥色气氛则是比较干。但这些特征在泡养过后,要分辨并不容易。也由于窑烧讲就的是「气氛」,也比较抽象一点,每个人的感受多少也有所不同,必需依靠多看多了解才能知道其中差异。

 

紫砂一厂的「工」

一厂陶手的养成,是由老艺人们集中授课教学,因此在紫砂壶的制作手法上均有其传统故有脉络,最多也只是差在个人细部的领悟不同,但从身筒制作、拍打、接泥、搪坯、修饰;以及壶盖制作的铁模、石膏模其细节修饰工法,气孔钻法等,其基础技法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常会听到有人说「这竹叶的贴法不是一厂的」或「这壶内的作工不是一厂的」,其原因这就是这个道理,光从一片竹叶的技法或制壶手法,就能分辨出是否为一厂陶手所制。当然,这些一厂的陶手现今仍然在制壶,其手法也是相同,所以不能从单方面来判定,「工法」只是其一,只是工法不对,那剩下的就也不用多看了。

一厂竹饰
一厂竹饰

 

此外,一厂的出水孔也是有一些型制规范的,壶友们不仿留意一下。无论是球孔、三四三的十孔、二三二的七孔、三四四三的十四孔,都是有规矩的,决不是拿起尖钻乱捅一通;球孔多出现在80中之前,做为销日之用,有固定车间在制作,都很漂亮的,后期球孔只有在港商订制壶上见过,数量不多。

一厂出水孔
一厂出水孔

 

接着谈到同一陶手的装饰手法也会是固定的,早期陶手的技艺养成是严谨的,很容易就看出师承,因此在坚毅养成下的陶手并不会轻易就变更手法,尤其是在花货上的装饰技法,从下面的80年代初期甲子泥的松桩壶就可以很容易看的出来差异:

松桩壶同款真仿差异
松桩壶同款真仿差异

上方是同陶手款的甲子泥松桩,从松树皮的贴饰手法,就可以看出真仿的差异,真品的松皮是严谨且仔细的,而仿品的贴饰作工明显差很多。当然此仿壶的底款也是仿真款去刻,仔细比对也是有差异的。

 

紫砂一厂的「形」

一厂的紫砂生产,主要以量为取向,因此在制作的工艺上以「搪坯」(或称挡坯)为主,也就是依靠「模具」来进行生产。紫砂壶生产的模具,在一厂均有一个专属车间来专门负责生产与分配,这些模具的母模,均由老艺人制作后进行开模,因此一厂生产的紫砂壶,其「形制」都是大同小异的,大至壶体、壶盖,小至花饰、竹叶,均有模具依凭,唯模具会损坏,损坏后就重新由模具车间分配,而每一时期制作母模的工艺师可能不同,在形制上可能会有差异,这也就成了生产先后断代的依据,也就是同一时期所生产的紫砂壶,其形制必是相同的,唯部份细部修饰的手法依车间陶手的技术而有所不同。
在分辨的要点上,只需要拿同一时期相同壶型的紫砂厂壶来比对,很容易就能分辨。
但以现今的技术,要仿制壶型制模至九成并非难事,但千虑总有一漏,多方比对才是对的。

参考下方比对图,以下三把壶是同一作者章款的藏六壶,章款比对后均是同一颗章,同样是紫泥,但您看出来哪里不一样吗?

左边是80末白标期,右边是90中雷射标期,从80末至90中末的壶型并没有太大差异,但中间那把后期仿品明显小了一些,而且壶身线条也有不同。如果单看中间那把,上手者当真品的机率就很高了,不仅工也不错,连章款也是对的。

藏六壶比对
藏六壶比对

 

以下是80年代初期的小金钟,看出来哪里不一样了吗?

小金钟身筒比对
小金钟身筒比对

小金钟的身筒是搪坯的,因此在同期的型制上应该是相同的,上图中,左方是正确的,右方是后期仿制的。

 

紫砂一厂的「款」

紫砂壶的落款,也是有其年代特征、方式、章款型式,陶手各时期的用章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同一「型式布局」的章,只会有一颗,陶手章多是损坏后重新再刻,其款制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章款也是辨仿的方式之一,容易度较高,但却也最被人忽略。

章款比对,虽然讲说比较简单了一些,但其中的学问也是很多,包含了拓章、电脑仿刻等等。拓章虽是由原底款所拓下,但过程中必产生拉扯,壶品烧制后的章款也会比原本的小;而电脑仿刻虽仿的了布局,但仿不了刀刻的金石味与细节。这些都需要多多研究、比对才能发现。

壶友们可以参考聚水堂攸哉兄的章款比对说明:http://forum.potsar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881&extra=page%3D1

以下做简单的比对说明,这是张梅云师傅的章款真仿比对,您可以看出两颗章的不同吗?

张梅云章款真仿比对
张梅云章款真仿比对

以下是张梅云师傅所公布曾使用的章款,看一下最左方的大章,看出来上面哪颗章是对的吗?(注:照片有正反处理过,这样比较好比对)

张梅云章款一览
张梅云章款一览

没错,看出来了吗?右方的章是对的,左方是错的,这也证明相同布局的章款,一厂工艺师多数不会做第二颗,注意喔~是「多数」不代表绝对,但至少八成以上是这样的。

再来一颗问题多多的章款…

以下李红新师傅80初的小章款,哪颗对呢?

李红新章款比对
李红新章款比对

来一颗最有力的正确小章款,旁边的纪年刻款是80初的特色,陶刻功力是很难仿的。

李红新壬戌仲冬
李红新壬戌仲冬

 

心得结论

茶说本文只是厂壶辨别的心得与方针,是大略的方向,真仿的鉴定必需建立在有系统的辨别基础上,并非一味的偏颇于其中一项。

依照厂壶辨别的难易度,茶说的顺序是:形 > 工 > 款 > 泥 > 窑。

这只是自身的难易顺序,以及比对程序,建议依序做完,除非差太多,因为只针对其中一项是危险的,有时还必需反向的来回比对,同期厂壶比对…等。

只辨泥料,只能让你确保不会买到五四三的化工壶;只辨款,上面有说明了,当作者章款外泄遗失,或现今仍有使用该章款,结果就不同了,还有一些陶手的章款多如牛毛。所以缺一不可,只是每个人的顺序不同而已。

以下是茶说个人的心得摘要:

1、买壶不听信故事,看懂壶,让壶自己说话。

2、留意陶手个人技法,例如松桩贴皮技法,各有特色每个陶手不尽相同。

3、了解一厂历程、时代特征、生产与程序等。

4、多看老工艺师的访谈,其中会有不少隐藏的细节。

5、玩藏紫砂壶,必先了解紫砂一厂的紫砂壶。

6、厂壶存世尚有一定的量,不要嫌麻烦,多比对就会有答案。

7、魔鬼藏在细节里。

厂壶的真仿辨别,方法与细节讲也讲不完,重点在于自己必需去建立一个分辨系统,茶说以上谈的,只是自己心得的方针与大略,有方针有大略,才容易有方向。当然,请勿私讯茶说鉴定厂壶,茶说还在学习,脸书上有不少社团都可以学习,找对方向,才少走冤枉路。

 

结论补述 (2017/02/24)

近日在回顾脸书的资料中,又重新拜读了某位前辈对于透过甲骨学来检讨厂壶辨伪方法与态度的论述,茶说认为相当的精辟入理,以下做为转载。

全文如下:

《一件本不可知真假的历史证实、如何被判断所言为真?~~~从近人甲骨学的大成就,再次检讨厂壶的辨伪方法与态度》

厂壶是历史时空所遗留来下的物质文化,从人类的理性与智力中去分辨时代、真假,对一般人来说可能很难想像这种对壶追溯真伪的依据与有效性。但事实上,许多古文物收藏、考古成就、甚至是量子力学在追溯”宇宙的起源”,都是从基本原理上获得可能。这个基本的原理即是:「只要有一个条件改变,全部的现象就再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把这些条件提出来,即是所谓的依据,依据可以穿越时空,直达「事实」与还原真相。厂壶的研究、真伪的考据,不仅是可能的,且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所得的判断会是绝对正确的,而不再只是「个人看法」那种层次。
从欧版提出「厂壶的鉴别应该从 1.型 2.章 3.工 4.土 5.窑 等各方面来综合考量,最重要的想法是 “只要有一项不对,壶就不对”」这个观念开始,壶友们讨论许多,过程中也衍生了一些基本的问题而产生了一些反对。小弟也耐心的在这不算的短的日子里,拜读了社团里这几个相关帖子陆陆续续的发言,感受到许多反对意见的并没有在”依据”上与”方法”上展开,而是把全部的问题当作是不同的”态度”来争论,我要认为我的壶是对的可以是我的自由,这个叫作「我自己的看法」;但是对与错不是任何一个人认为的真假,而是他提出依据的有效性。而「讨论」不应该是”我对这把壶的态度”、也即是我怎么看是我的自由,而是讨论应该追求「所判断的有效性」,判断谁说法真假就此产生。因此这里小弟觉得有必要厘清并从原理上来解释一个说法为何能让众人接受、并且判断事实是否成立。
虽说印款丶胎土丶窑烧丶器形都一并依据,而以印款为主,其实是由于其他三者在「标准化」或绝対「客观化」上没办法公式化丶精确化。换言之,印款与其它观察要件原本都一样重要,但在争议尚或讨论上,印款最为有效。
反对用印款丶甚至反对四项条件来「严格」筛检真伪的,不仅是等同放弃「可讨论」的可能丶也形同宣布放弃了辨伪的可能。因为反对了「唯一」一种严格标题化丶依据化的証明方式。目的就是保留含糊空间来各说各话丶打混战。
至于持说”印款不对、壶却是对的”还有一个原因:即是否认 在一件器物上”所有的条件都会一致”的道理,也即推翻刑事鉴定之所以绝对性的基本依据:”只要有一个条件改变,不可能全部的现象都完全一模一样(一致)”这个同时也是一切科学的基本原理。坚持印款可以用3D电脑铸造也是相同的谬误,就是相信”一个条件的改变后现象还会完全相同”。
小弟举甲骨学的例子,商代的历史怎有可能知道?这就像质疑春秋版的早期壶鉴定那少数网友一样,对呀,你再怎么神、老子我就是不相信,因为商代的历史就算你说得对,我不承认你能奈我何?我玩壶也玩了几十年,我几十年前收的壶,你有你的说法,我也有我的说法,我也可以说你说的不对,因为我看到的与你不同!
事实就是人家拿得出依据。
现代人在甲骨学上还建立了著名的”商王谱系”、即是所有的商王的世代传承,纠正了《史记》的错误,也惊讶的发现司马迁的说法竟然大致是吻合的。不管怎样,你又不是现场看到,你说出商王谱系,怎样都是不一定,也不可能。春秋的管理群们说的真假,就像有个学者企图说出商代所有商王谱系一样是瞎掰,至少是不可能!就算他们坚持、我就是不信!
会让各位惊讶的是连甲骨文字都已经做到”分期”了,请看我翻拍的资料,一个贞(鼎)字在前后有许多种写法、不同刻龟甲的”贞人”(占卜者兼刻字者)写的贞字,竟然还能分五期、连周代的甲骨写法都订定出来了(参阅照片)。
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
二期:祖庚、祖甲
三期:廪辛、康丁
四期:武乙、文丁
五期:帝乙、帝辛
原理很简单,首先是殷商人祭祀很严谨、也且也特别多种祭祀,不仅每天要拜的对象不同、拜法与祭祀名称也不同、拜拜的东西也不同,哪一天拜哪个祖先也不同,研究清楚后、所以第二步就根据祭法订出了商王谱系、第三步再从商王谱系整理出那么多个历史上从未记载的”贞人”,第四步再将每个时代的贞人写的「贞」字分期(五期)。接着答案就揭晓了:
我们把所有的甲骨文字(例如”麦”、”王”……),按照贞字的分期结果来套进去看、竟然完全吻合,也即说一期贞人所写的所有字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期或其他期的字形、所提到的王、所祭祀的事物绝对不会是第二期或期他时期的王与事物。最后,”真实的历史”与把大批甲骨文字”判断出刻写的时间点”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就这样如铁般做到了”绝对肯定”。
“印款不对、壶却是对的”,它们会抨击:”骗肖为,我这片甲骨落款贞人是第五期帝乙的人,写的贞字是第一期的字形、说的是第三期是康丁出去打猎的事,就是证明春秋版你们说的是错的,而我的甲骨片仍然是对的………..”。对不起,这是不可能的,只要贞人的款错了,这片甲骨文就是假的,这是万世不变、也是全世界的学者、研究者会一致的认定,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教育水准还不错的台湾竟会有人认为一个字错了,这片甲骨文物一定是真的。
殷商人在刻写甲骨片时,根本没意识到分期这个事;明清青花瓷在烧制时,根本不是讲好采用哪些种类土、哪些钴料釉料,他们也没意识到自己的画法与图饰风格有个时代的一致性,就像厂壶一样,你会说制壶那时候根本不是固定好全部的条件才开始做,但我们现在的确就是从时间的差异性上,归纳出那些辨识的条件。一件假的青花瓷,从它的器形与画法通常一眼看即知(当然有少数高仿辨识有困难度),就是因为当时的制作他们自己不知不觉地就是会形成一些条件与特征。各位必须思考这件神奇的事:当时没有讲好却产生一致特征?这是为什么?就是一件事物的全部条件是融合在一个整体的,必定会产生这个一致的条件、哪怕是一个时代人类的心理与情感现象,重点来了,反过来说,不是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物理化学气象工具等等等),不可能产生一样的结果,也即说:仿造全部的事实是很困难的,这也是人类科学无法从空无复制生命、台风、地球,这些无法制造就是因为条件不可能完全达成。
在一件器物、或一个现象上「所有的条件都会一致」的铁原理保证了「只要有一个条件改变,全部的现象就再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一个地方错了,这个东西保证就是错的;想要去”仿制印款”只要有一个条件不同了(例如不同石材、例如用电脑铸造),在工具痕迹上、在全部的现象不会完全一样。争论这个基础性的问题,动机等于是说全部的东西都不可信(疑古派与怀疑论哲学已经过去且被淘汰了),当然要说全部的东西都不可信丶是个人自由,但是拿这点来跟有依据讨论,就是一种赖皮与打混战的态度,永远不会产生学问、也永远不能玩收藏品,因为没有一件东西、一个说法、一个依据是可以相信的。

 

《原文请点这里》

 

以下Facebook脸书社团分享

紫砂春秋(厂壶版)(公开社团):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wteapot/

紫砂春秋之宜兴紫砂工艺陶版(公开社团):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74687529271171/

紫砂不春秋(教材壶版)(公开社团):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potdata/

早期壶事典「贰」(不公开社团):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eapot2/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这个网站采用 Akismet 服务减少垃圾留言。进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处理网站访客的留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