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 5 月, 2024
茶與壺の物語

現代朱泥之我見

現代朱泥之我見
現代朱泥之我見

談到「朱泥壺」,這真是個讓人又愛又恨且又怕的區塊,有人說「現今世上真正的朱泥礦已經不存在」,也有人說「朱泥礦還是有的,在前幾年仍有被發堀。」…

最後到頭來仍是你一句我一言,還是沒有結論,當然,尤其是初入壺界的新人,更別說是能完全搞懂這個紫砂壺界的地雷區了。

說到「朱泥」不免俗又得將古文記載給搬出來說一遍:

周高起『陽羨茗壺系』和吳騫的『陽羨名陶錄』均記載著相關朱泥的論述:

「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之乃變朱砂色」

看到這句話,想必看倌們都已經熟到會背了,短短一句語焉不詳的話,也似乎道盡朱泥此泥的混沌。

近年來,在趙莊山區附近所開採出的石黃泥礦脈(人稱小紅泥),石英的含量高,泥質細膩,黏結度也不錯,只是泥胚的可塑性較差,但成品的燒成率高,燒成收縮率僅在11 – 20%,此收縮率與胎胚的練製與厚薄似乎有差,但與印象中的朱泥燒成收縮率在25 – 30%似乎有點不同。此泥在1180度燒成後,顏色暗紅,略帶黃色。實際上趙莊山出產趙莊小紅泥與趙莊朱泥,兩者是不相同的(下方另有說明)。

另外,我們常聽見的「朱泥」另一礦脈,即黃龍山的朱泥,此泥應屬老玩家口中的朱泥,此泥是產於黃龍山嫩泥層之間的一種含鐵極高的黃色黏土,熔點較低,燒結易玻璃化,表面效果滋潤光亮,但燒成收縮率在25 – 30%,這給成型製作帶來很大的不便,因此僅能製於小品壺,但此泥是否尚存則不清楚。

 

ps:以上部份資料節錄或參考於陳缶先生著「朱泥、趙莊小紅泥及其製作特性一文」,或有修改,文章出處「半壺紫砂」。

 

過去,朱泥壺僅出現在民國之前,或大約1950年代宜興建廠之前,官廠期間絕少朱泥的蹤跡,或用於化妝土之用,因為朱泥的收縮比太大,燒成率太底,而以效率商品壺為主的官廠,當然是不可能拿產壺的效率開玩笑,但不代表並沒有朱泥礦的存在(含趙莊山與小煤窯)。

直至1988年左右,大陸改革開放,個人陶戶林立,才又開始讓紫砂壺的世界更多彩多姿。改革開放初期,朱泥主要應用於仿古壺,因此在1988至90初所燒成的朱泥壺,在泥料、型韻及工法上,均較仿老式,款亦多為詩款,但仍與真正的老朱泥有所不同。

在2010年代之後,趙莊朱泥的使用與製壺,因漸求製壺者的個人特色與重視個人成就,款蓋作者本人,樣式多變,漸少仿老,因此開始了另一階段性的朱泥壺世界。

其實,就茶說後學而言,無論是黃龍山朱泥或趙莊山、小煤窯的朱泥,都是屬於朱泥,只是對其時代與特性的不同而不了解。

以下是茶說從一位古壺玩家前輩的部落文中所節錄的一段話:

『一般來說清中末期以前的朱泥壺,常見比較大的朱泥器形,或摻有粗顆粒,透氣率亦較好,壺表顆粒豐滿明顯,或壺內有細小銀閃石英,是屬於趙莊朱泥〈小紅泥〉系。清中末以後就比較常見胎質細膩紅潤鮮亮的小朱泥,擊之聲音高尖,這大多屬黃龍山朱泥系。』

 

現今的朱泥,以趙莊朱泥與小煤窯朱泥為主。但小煤窯朱泥粘性高,收縮比高,難燒製,所以很少看到純小煤窯單獨成壺的作品,有也僅是小品,其大多作為配泥之用。

趙莊朱泥,又稱黃石黃,原礦鮮黃細膩,有油脂感,當地礦工稱鵝蛋黃,常與趙莊小紅泥被混為一談;趙莊小紅泥原礦顯土黃色,較為乾澀,收縮比較小(9-12%)。

以下做個比較:

朱泥比較圖
朱泥比較圖

 

趙莊朱泥與趙莊小紅泥原礦
趙莊朱泥與趙莊小紅泥原礦

圖片來源:www.qj21.com/gj/jhzn/jhzn-2.html 

 

茶說個人將朱泥的時代階段大致區分如下:

第一階段:明、清、民國 –> 1950年代宜興建廠。

1950年代,官廠建廠之前,為老朱泥時期。

宜興紫砂官廠時代,無論官方或民間並無朱泥壺的產出。

 

第二階段:1988年 –> 2010年。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亦為現代朱泥之始。民間與官廠工藝師之個人工作室林立,朱泥壺均以仿老朱泥壺為主,底款多為提詩款或仿古章款。

 

第三階段:2011年 –> 現今。

陶手意識抬頭,因老朱泥與新朱泥仍有極大差異,無法突破,資訊發達,仿古市場難再生存,朱泥以現代朱泥之名重新定位,陶手轉而重視自我發展與工藝及市場定位,改落私款。

 

未來要留意的是,現代朱泥之原料並非大量,趙莊、小煤窯等朱泥原礦估約不到50噸。在近幾年藏泥大量產出後,純料勢必減少,含大量添加物的泥料勢必增多,以供應市場需求,因此在未來,朱泥壺純料的問題需要多多留意。

或許,未來朱泥壺又將被市場重新定義,新一代的不知什麼料又可被稱之為朱泥壺,暨時「朱泥壺」又是另一個時代階段的開始…

 

接下來與壺友分享一下,茶說手上各個不同階段的現代朱泥:

一、年代88~90初。

八○末朱泥壺
八○末朱泥壺

上圖:仿古思亭。

八○末朱泥壺
八○末朱泥壺

上圖:秋水壺;底款「秋水」。

本時期的朱泥發展,多為仿古朱泥壺,當然主要目的就是要仿制民國初期或入清之古壺,但必竟老朱泥與新朱泥仍有極大的差異性,還不如認真做現代朱泥壺。

 

二、年代2008年、2009年。

底款仍為仿老朱的提詩款,常於市場上被以老朱方式呈現,茶說取得這些壺的來源清楚,製作年代清楚,均與老朱不同,不與其相混。

以下二壺均製於沈啟鳴工作室。

下圖:朱泥三彎水平。製於2008年

近代朱泥壺
近代朱泥壺

 

下圖:朱泥高湯婆。製於2009年。

近代朱泥壺
近代朱泥壺

同一陶藝工作室,在不同年代的用料練製即有所不同,以此工作室來說2008年與2009年即該泥料練製的分水嶺。

 

三、2011年。

陶手意識抬頭,朱泥以現代朱泥之名重新定位,不再以仿古老朱為主,底款多以落陶手私章為主,同時朱泥泥料的配制與窯燒方式等均漸漸有所進化,以降低燒製的失敗率。

以下可以比較出,同一年中,因各家私人藏泥練泥的不同,所產生的壺胎感就有明顯的不同。

近代朱泥壺
近代朱泥壺

上圖底款:沈啟鳴

 

近代朱泥壺
近代朱泥壺

上圖底款:孫和 (品泉齋,范洪泉的姪子)

==============================================================

 

總結來說,老朱泥與新朱泥得確是有所不同,現今朱泥除了原礦產地,在陳腐、煉泥、配方與燒製的方式上均有所不同,當然成品就有所不同。而因戰亂及紫砂官廠1950年代至1987年間的三十年中斷期,可能是讓朱泥相關資訊與技術無法延續的原因之一。
無法再生謎般的老朱泥,就如隨紫砂一廠的關廠,無法再現的紫砂一廠壺,已成為紫砂年代記錄中,一個令人追憶的歷史階段。

 

最後來一張茶說目前所收藏的現代朱泥大合照!(2012/08/02)

近代朱泥壺
近代朱泥壺-合照

 

延伸閱讀:www.51pot.com/knowledge/knowledge-detail-2431.s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