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9 4 月, 2024
茶與壺の物語

關於紫砂一廠與廠壺簡述

紫砂一廠與廠壺簡述
紫砂一廠與廠壺簡述

前述:

這篇文章是茶說在2017年的年初寫的,原本放在茶說的「有間茶店」,主要目的是想針對一些新壺友常見的問題做一些簡要的說明,經過幾次修改內容,想說有間茶店的曝光度比較不高,就順手搬來主站進行分享。

茶友們喜歡泡茶,且泡好茶不一定要使用紫砂壺,但使用紫砂壺來泡大部份的茶真的很不錯,若想要入手個紫砂廠壺來用,希望這篇劣文能多少對您有些幫助。

《關於宜興紫砂工藝一廠》

中國宜興紫砂工藝一廠,建立於1958年,改制於1997~1998年,是中國唯一一間官方紫砂工藝廠,不僅用料純正,工藝正統,壺型美觀,更是宜興紫砂歷年系統中最正規的傳承,是玩藏紫砂者不得不認識以及深入了解的基礎。紫砂一廠於1998年改制民營後,官方紫砂廠已不復存在,廠壺更是不復生產,雖是當年量產的商品壺,但泥正、型美、工藝有制,現今仍是紫砂玩家追求的平民收藏。

紫砂一廠就是等於正統宜興紫砂!

現今宜興丁山萬戶紫砂陶家,有多少正統宜興紫砂?多少是他山紫砂?紫砂礦並非僅有宜興才有,但以宜興紫砂最為純正,當年1980~1990年代風靡港台的紫砂壺,正是宜興紫砂壺,也就是紫砂工藝一廠的紫砂壺。

 

《關於廠壺》

「廠壺」,指的是中國宜興紫砂工藝廠所生產、銷售的紫砂壺。宜興紫砂工藝廠,俗稱紫砂一廠。「紫砂一廠」,會有「一廠」這個簡稱,主要是1980年代開始,由於紫砂產業熱絡,因而陸續有二廠、三廠、四廠乃至五廠的開辦設立,但仍是以從1958年成立的宜興紫砂工藝廠為主要紫砂道統,其工藝、型制、泥料、窯燒均屬上乘。

所謂的「廠壺」簡單來說,乃是由一廠官方所生產或訂製,均由一廠開發、一廠派工、一廠用料、一廠燒製、一廠出貨的,是為一廠紫砂壺。主要生產的項目為有一定數量的紫砂相關商品,其中包含紫砂壺、紫砂雜項及少部份紫砂研究室所開發生產的名家壺等。
紫砂一廠除了自行開發生產紫砂商品以供對外銷售之外,也接受訂製,包含早期馬來西亞高泉發茶行、香港祥興茶行、80年代之後的四大港商,雙魚、錦鋒、海洋以及英泰。這些都是直接向紫砂一廠所訂製生產的紫砂壺及相關商品,均屬於「廠壺」製品的範籌。

 

《紫砂一廠的重要性》

為什麼玩紫砂壺就一定要講到「紫砂一廠」?紫砂一廠真的有那麼重要?
在1958年之前,紫砂這行業都是百家爭嗚,各自師承也各佔山頭,就如自古中國以來的各項技藝的傳承,師傳徒、父傳子,獨家技術秘密不外傳,而在兵燹戰火不斷的年代,相關技藝就可能因此失傳、斷後而絕跡。
1954年起,開始將流散各地的紫砂從業人員組織起來。1955年蜀山紫砂工廠由湯渡陶業社支持恢復生產。1958年合併所有廠社建立紫砂工藝廠,並成立紫砂陶瓷中學,開始集中招收青年藝徒,統合煉泥、造型、教學、生產、販售等。
這時的紫砂傳承來到了集各家大成,開放授業的階段,無論各家花貨、光貨、雜項等工法技藝,百川匯宗,無私教學傳授,習藝若渴的態度,集紫砂工藝、傳承、創造、熱血於一時的輝煌絕大時代,讓紫砂行業在這時來到技藝上的最大融合與發光發熱,這是在自古中國傳統技藝傳承歷史中,所見最難得的一刻。
紫砂一廠時期,泥料是有制度且統一的,均由單一泥料廠統籌供給,用的是最上等且正統的泥,不僅泥料練制有嚴謹的程序、配方與燒製實驗,還需針對各類壺型配置適合的泥料;紫砂壺的壺型與創造,是老藝師與高徒們制定的,在線條與美學上均是有所基礎且儶永的;工法也是統一傳承之技法,從設計、繪製、定型、製作到細節處理,其深厚且基礎的程序,一絲不苟簡化不得;窯燒也是統一燒製。

紫砂一廠便如此傳承了40年,一直到1998年之後,紫砂一廠改制民營,才又進入了百家齊嗚的時代。
在現今的紫砂圈,已不見當年紫砂一廠的資量水準,而是出現明顯的高度落差,不僅泥料各式各項,樣式更是千變萬化讓人目不睱及,總讓初入紫砂的新人丈二金鋼摸不著頭,現今的紫砂市場已經失去了優劣標準,也為何老玩家一再重申紫砂壺中廠壺的重要,為何玩紫砂壺先玩廠壺?廠壺明明就沒有現今各式紫砂壺的漂亮、華麗、擬真,為何一再談起廠壺?因為廠壺所蘊藏的涵養內在,是集所有紫砂壺大成的一個標準,摸不懂廠壺,就等於蓋房子不打基礎,並非老玩家執意要炒作廠壺,而是提醒你,要看你所看不到的,知你所不知的,學到深處才能有所進步。

 

《紫砂一廠的標籤》

關於紫砂一廠的標籤,是有一個大約的年代分界,當年用於紫砂商品出廠時的一個標示。由於標籤貼紙是可動性的,愛貼哪就貼哪,甚至當年出廠時直接不貼標,把整批標籤貼紙交給經銷商自己貼,這些未使用的貼紙後來也輾轉來到台灣,因此茶說鑑賞時,是不太認標籤,但是基於宜興紫砂工藝廠的歷史,還是得說明一下這些標籤貼紙大約的使用時間。

一、綠標。
年代:大約界於1977年~1982年。
說明:橢圓形狀的綠色標籤,上頭以英文寫著「MADE IN CHINA」,是紫砂工藝廠最早使用的標籤貼紙。

綠標
綠標

二、無標期。
年代:大約界於1983年~1987年。
說明:正確來說應該還是屬於綠標,可能因為港商訂製及產量變大的因素,所以出廠時沒在貼或沒空貼,直接把標籤貼紙交由經銷商自己貼,由於這期間出廠的商品沒貼標,經銷商也懶的貼,所以被稱為無標期。

三、白標期(方圓標)。
年代:大約界於1988年~1992年
說明:這時期有紙質和塑感較重的,與發色不同的方形標籤。上頭為「方圓牌」圖形標誌,下方寫著「方圓牌」簡體字,也有不懂簡體的人念做「萬國牌」,最下方則寫著「YIXING CHINA 紫砂」。
在這期間還有另外出現兩種紙標貼紙,分別是「MADE IN THAILAND」和「日本國旗」兩種標籤,這是為應因兩岸關係而改變的進口貼紙。

方圓白標
方圓白標
方圓白標
方圓白標

四、雷射標。
年代:大約界於1993年~1998年
說明:紫砂一廠最後的標籤。因為貼紙防偽技術的進步,進而開始使用雷射紙標,不僅具防偽功能,黏性也特別好,貼上後一經撕下,還會在壺體上留下銀白色的殘膠。這時期的雷射標除了紫砂工藝一廠使用外,其投資的錦達廠也一併使用。

雷射標
雷射標

 

《廠壺誤區》

所謂的「誤區」,就是指對某件事物的「誤解」,當然在紫砂廠壺裡也有存在著誤區。在資訊發達的現在,很多傳播媒體總是散佈著「如何選一把好的紫砂壺」、「如何挑紫砂壺」、「什麼才是好的紫砂壺」…等等,如果你硬是要把這些條件套用在紫砂廠壺身上,那就回頭吧!廠壺不適合你!

 

一、口蓋不嚴,鬆弛搖愰

在現今的工藝裡,要做到口蓋嚴謹是很容易的事,只要第一次燒製後,拿出來再整口或使用整口機,整口後再回燒一次不就好了。但你以為這些事,現今工藝陶手的師傅,那些老一廠的工藝陶手會不知道嗎?當年紫砂一廠做的是商品壺,拼的是外匯,需要的是「量」,一次窯工就要做好,誰還有美國時間讓你初燒一次後再拿回來多做一次整口再回窯燒的工夫?當年一廠的陶手說,「口蓋做太嚴謹還會被退貨,是找麻煩。」。那有人說為何不一次就把口蓋做到適當的大小就好?紫砂成型是打泥片先做基礎型的,泥片的厚度是陶手打泥片打出來的,泥料的燒製也會依不同的泥性,收縮度亦有不同,就算是高級工藝師,一次要做到壺口嚴謹也要時間以及對該泥料的收縮掌握度好才辦的到,一拿捏不好,不是爆蓋就是卡蓋,你說,在拼量拼外匯一次窯燒的年代,這不是找麻煩是什麼?但這不代表一廠內就不整口,在製作過程中多少會有製作上的落差,對於已經燒製好的成品,如果卡蓋還是要整口的,必竟都是成品了,可以賣錢哪有丟掉的道理,因此,紫砂工藝廠並非沒有「整口」工序,只是「不喜歡」多這道工序,因此平時會要求做「鬆」一點。但諸如港商訂製的此類商品,由於品質馬虎不得,口蓋要求的多,整口也就容易見到。以現今工藝來說,整口反而是平常之事,只是整完口後會再回窯燒製,故看不出整口痕跡,早期一廠便沒有回窯這道工序了。

 

二、三點一線

又有人說,這紫砂壺必需做到三點一線才是好工藝。是的,是好工藝,但這是基本的要求而已,一樣在量產的時代,黏貼壺嘴、壺把,再快速拿個尺比對一下有個大約就行了,你可別真的要認真拿了水平儀在量,廠壺裡稍為歪嘴斜把的多的是,除非真的歪很多,不然就別太認真了。

 

三、流口水,壓孔止水

這就跟口蓋嚴謹度有關,因為口蓋不嚴,所以會流口水,就算比較嚴一些,某些壺型要讓它不流口水還真的很難,尤其是方壺。此外更別說壓孔止水,某些壺口較沒那麼鬆的,壓孔可以斷個六、七分,但也別太認真,某些壺型的孔你要壓還壓不到。壺孔主要是透氣用的,有透氣水才出的來,不是讓你表演斷水流特技的。

 

四、掉砂、爆砂、工具痕、工藝痕

紫砂在窯火燒製的過程中,由於一廠時期是使用煤窯、重油窯,與現今的電氣窯、瓦斯窯不同,溫度在控制上並不容易,差個幾度結果可能就不一樣,包含掉砂、爆砂、窯裂…等,只要不影響使用,成品影響程度低都是可以接受的。

爆疵、爆砂、突子、爆泥這情況,也是在一定優質泥料上會發生的情況,因為純料紫砂是砂性相當高的泥礦,紫砂礦在燒製時會收縮,當較大砂粒因燒至高溫、收縮而無處跑時,就會向外爆出或凸出,因而形成所謂的爆砂、突子。

工具痕,當然手做的東西(擋胚也是手做的),多少一定會有工具痕或是因製作過程所產生的修飾痕,這是合理的。

 

五、花泥與風釉

花泥,指的是紫砂壺在出窯後在壺身上留下泥色不均的現象。形成原因包含明針修胚程序、泥料不均、接泥密度不同等,但這也表示該壺是使用天然泥礦,一般灌漿或另行化學調色的壺就不會有這種情況。花泥在廠壺中是蠻常看到的現象,尤其是80年代之前的廠壺,可別不識寶認為這是不對的紫砂壺。

風釉現象,指紫砂壺在入窯燒製前,風乾過程中,因原礦氧化作用等因素,造成燒製後壺體表面黑化的現象,80年代之後因為會在泥中添加少許「碳酸鋇」來中和泥性防止風釉,因此,此現象主要發現於80年代之前,也是泥料純和不添加化學原料的象徵。一廠在添加碳酸鋇是統一比例且極少量的,反觀現今民廠練泥添加的比例就不得而知了。

 

六、為何外面紫砂灌漿壺這麼便宜

首先告訴你,因為紫砂泥料的礦物結構不能透過灌漿方式來製壺,就連拉胚也不行。紫砂屬砂性重、多角結構且具透氣性的泥礦,必需透過拍打泥片的方式來成型,正所謂泥為肉、砂為骨,就算是透過擋胚的方式製壺,也必需先將泥片拍打成型,才有辦法將泥片置入壺胚模具之中按壓。你如果看到用拉胚或灌漿的紫砂製品,那肯定是打了針吃了藥。一廠並非沒試過灌漿,有一小段時期得確是嘗試過,也有成品,但量都及少,製作反而不易而且成品難以接受(50年代末60年代初少量水平以及80初少量小花貨)。如果你真的了解紫砂壺基本成型方式,就知道199是買不到紫砂壺的。 《紫砂壺半手工製壺過程圖解》 (別懷疑,廠壺最基本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廠壺的價值》

廠壺多數是擋胚製成的商品壺,為何有如此的價值?少則幾一、二千台幣一把,多則數萬台幣一把。

 

一、最正統的紫砂壺。

宜興紫砂壺盛於明清,明清以來純正的宜興紫砂礦一直延續到紫砂工藝一廠,用的也是最地道的宜興紫砂,但早期限制於開採技術,採礦靠的是人工挖掘,所以出礦均已地表層為主;但在工藝廠時期,採礦技術獲得進步,開始使用機器挖掘,黃龍山最優質的四號井,泥礦採集達地下八百多公尺,所得均為最上等的紫砂泥,其純淨度與品質更勝早期。並拜共產制度所賜,在紫砂工藝一廠獲得最有系統、無私且制度化的進行統一開採、煉製與陳腐,並有系統的配製各色泥料,紫砂一廠的用料是一致性、規劃性、制度性且料子純的,練泥車間每一批出產的泥料,都是經過好幾次的研究、比對、試燒後才進行產出,什麼樣的泥料適用什麼樣的壺型,甚至搭配怎樣的顆粒,都是有所研究依據的。比起現今五花八門,令人炫目,加東加西,且來路不明的泥料,比較起當年一廠紫砂用泥,一廠泥料更見可貴。

 

二、最純正的紫砂工藝傳承。

一廠成立以前的紫砂工藝傳承,講究傳統師徒制,各家各有方,密而不授。在紫砂一廠成立之後,七大紫砂藝人聯合公開集中授課,無私的傳授各家紫砂工藝技巧,無論光貨、花貨、陶刻、雜項等,都在這個時期獲得最大限度的技術流通。民國以來的紫砂傳承,在紫砂工藝一廠獲得了最主力的延續,並在紫砂工藝一廠如煙花般的炫麗展開,紫砂一廠是公開授徒制,所有陶工必需經過三年以上的基礎陶藝訓練,並經過考試認可後,方可進入車間進行紫砂壺生產。如此一代傳過一代,至今中年出色陶手多曾在一廠習藝的,均經過老藝人的基礎陶藝訓練,並承習了正統的紫砂工藝。造型上,紫砂工藝廠不僅承襲了傳統經典壺型,還創造了不少至今仍奉為經典的新壺型。這些都是當年老藝人、新秀協同中央美術院師們的心血結晶。

 

三、最難得的窯燒。

早期紫砂是透過龍窯燒製,窯燒溫度易受到外界干擾,溫度也不高,出窯品質難以控管。於1973年建成的隧道窯,使用重油做燃料,不僅提高了窯溫,更可控制生產品質與效率;單次燒製量大,窯溫升降周期長,故對於泥料的表現相當的好。但因隧道窯使用重油為燃料,相當不環保,因此該窯已於2002年打掉。比起現今常使用的瓦斯窯與電窯,燒製量少,可精控窯溫,升降溫快,但窯燒氣氛較為枯乾,不如早期窯燒溫潤氣氛,如此早期的窯燒感也不再重現。

 

四、紫砂一廠不存在了。

最現實的一面,就是紫砂一廠不存在了,廠壺不再生產,代表你我手上的廠壺都是存世的廠壺之一,破了、損了、毀壞了,也就沒了。

 

《結論》

茶說會寫這一篇,主要是針對「紫砂廠壺」而論,因為很多朋友都在問相同的問題,或是第一次接觸一廠紫砂的朋友們共有的疑惑,與其一一解釋,不如把大致上的問題與回覆寫出來,如果你真的喜歡泡茶,但對茶具又很極具要求美觀、精準、細微無缺的完美主義者,建議您還是選擇其它茶壺用具。因為正統一廠的紫砂壺,若硬是要找,幾乎都會有痕、有缺、走精、有些許不完美,是難以十全十美的,因為紫砂一廠的紫砂壺,是有傳承、有手藝、有人文、有溫度的茶具,它不是冰冷的機器製品,就算它只是半手工量產的商品壺。

 

希望這篇能回答到某些朋友們的疑問,感恩。(2021/12/28  補述)

 

2 thoughts on “關於紫砂一廠與廠壺簡述

  • rose

    貴工廠有開放參觀購買嗎?
    住址呢?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